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堅定聽黨話、跟黨走的信念,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,廣州新華學院資源與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學院憶“恩”行追夢社會實踐隊(以下簡稱“實踐隊”)于7月7日前往廣東省恩平市,開展為期七天的“三下鄉(xiāng)”暑假社會實踐活動。
7月7日至10日,實踐隊分別參觀了恩平市烈士革命紀念碑、吳有恒故居、鄭錦波故居、馮燊故居、禤榮故居等紅色文化遺址,了解恩平市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,深入學習偉大革命精神,并通過拍攝、制作系列講解視頻,發(fā)布到微信公眾號、視頻號、抖音等平臺,積極宣傳紅色文化,帶動更多人學習、弘揚紅色精神。
2022年是“七七事變”爆發(fā)85周年,7月7日,隊員們一同前往革命烈士紀念碑,在紀念碑前進行獻花儀式,紀念在1927年恩平農民起義、土地革命、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們。
7月8日,實踐隊來到恩平市革命先輩吳有恒的故居,追尋紅色足跡,感悟紅色力量。作為共產黨員,吳有恒在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積極投身革命、滿懷愛黨愛國的赤子情懷,為建立新中國不懈奮斗。走過墻上粉刷著《山鄉(xiāng)風云錄》革命連環(huán)畫的曲折過道,隊員們駐足在一棟黃墻紅瓦的屋子前,這是吳有恒祖父吳倫家興建的家族塾館。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中共粵中分委把當時的恩平縣人民政府設在此處。故居進門右側有吳有恒先生莊嚴肅穆的銅像,還印有黨旗和入黨誓詞,讓每一位游覽者在錚錚誓言面前,銘記使命初心。
故居門樓前掛著“因樹書屋”的牌匾,前樓門口兩側的對聯(lián)“因材施教、樹德務滋”更是道出了“因樹書屋”名字的由來。故居中一張張珍貴的圖片,一件件年代久遠的歷史文物,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文字描述,都將這段歷史生動呈現(xiàn)在實踐隊隊員們的面前。隊員們仿佛置身于吳有恒先生所經歷的艱難困苦的戰(zhàn)爭年代,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參觀結束后,為深入了解更多關于恩平市紅色文化遺址對當?shù)匕l(fā)展的影響、修繕紅色遺址對當?shù)鼐用竦纳钣绊懸约爱數(shù)鼐用駥τ卩l(xiāng)村紅色資源保護及利用的看法,實踐隊隊員們與當?shù)卮迕襁M行了訪談交流。
7月9日,實踐隊繼續(xù)探訪紅色遺址。勵英學校曾作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駐地舊址,承載著革命前輩沉甸甸的紅色力量。這一座普通的水泥磚瓦木結構樓房,歷經了歲月的洗禮,見證著一段不平凡的歲月。佇立在這座革命建筑前,實踐隊隊員們更意識到要牢記黨史,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紅色文化。
走進恩平市博物館時,撲面而來的歷史文化氣息感染了每一個人。恩平歷史陳列展區(qū)中的一張張壁畫,滿是恩平歲月的韻味。紅色革命展區(qū)分為五部分內容,展示了恩平革命先烈為爭取民族解放與民族復興所做出的努力,一張張真切感人的歷史照片構成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,使實踐隊隊員們更加深入了解展覽背后深厚的革命歷史文化。
習近平總書記提出:“回望過往歷程,眺望前方征途,我們必須始終賡續(xù)紅色血脈,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、指引方向,用黨的光榮傳統(tǒng)和優(yōu)良作風堅定信念、凝聚力量,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(chuàng)造啟迪智慧、砥礪品格,繼往開來,開拓前進。”實踐隊全體隊員通過本次三下鄉(xiāng)社會實踐活動,在光輝歷程中汲取紅色文化力量,在溯源歷史中砥礪紅色革命意志,以先輩為榜樣,以飽滿的熱情弘揚紅色精神,在實踐中成長,立志成為有理想、敢擔當?shù)男聲r代青年,以青年之聲,講述紅色故事,以實際行動,肩負起新時代的偉大使命。